产品展示

给农村垃圾分类打个样儿 广州市花都区:以“三化四分类”为引领 精准推进农村里的生活垃圾

发布时间:2024-04-09 17:23:27    发布作者: 带式污泥脱水设备

  花都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北部,全区总面积约960平方公里,下辖四个街道、六个镇,共有63个居委会和188个行政村,辖区人口近150万人。辖区内有农村保洁人员4000余人,日均生活垃圾产生量约1200吨。近年来,花都区通过设立标准化转运站、收集点及收运车辆,实现农村保洁覆盖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两个100%。

  2019年以来,花都区按照广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全链条提升、全方位覆盖、全社会参与”总体要求,在全区188个行政村内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到2020年年底,花都区将力争创建14个农村里的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示范村,实现农村里的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比例达35%以上、农村里的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率达20%以上、村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和参与率均达到95%以上。

  近年来,花都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生态环境和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总体部署,不断强化农村里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加快完善长效化管理机制,因地制宜推进农村里的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三化”),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利用、分类处置(“四分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当地村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普遍提高,农村里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逐步完善,农村里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步入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

  花都区根据“三化四分类”要求,按照“户投、村收、镇运、区处理”的模式,在各地建立了集环卫清扫保洁、垃圾收集点建设、收集设备和转运车辆、压缩转运站及终处理设施建设等为一体的垃圾分类体系,确保了农村里的生活垃圾转运及处理系统的可持续发展。2012年年底以来,各村通过站点结合、直收直运的方式,结合垃圾分类工作配置分类垃圾桶点,完成了“一村一点”和“一镇一站”的标准化生活垃圾收集点(站)建设任务。

  花都区按照“分类、回收、减量和无害化焚烧、填埋处理”的技术路线,对各类垃圾加强源头分流减量,加大资源回收力度,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其中,可回收物由村民自行出售或者集中投放,以村为单位统一运送至环保企业,在废品回收系统内充分利用。

  厨余垃圾由厨余垃圾转运车送至终端处理设施进行无害化处理。目前,花都区厨余垃圾预处理项目已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日解决能力达100吨。根据各村的真实的情况,有条件的农村地区采用厨余垃圾不出村、不出镇,就近就地沤肥处理,提升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利用水平,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特色做法。目前,全区建有农村沤肥点102个、沤肥坑711个,每天沤肥处理厨余垃圾约70吨。

  有害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期收集或以电话预约的方式来进行集中收集,由专车转运至花都区有害垃圾临时存放点进行暂存,积攒少数后,交由广州市指定的具有资质的第三方环保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理。

  其他垃圾采取直收直运的方式来进行收集处理,由环卫部门或环卫外包企业专车运至垃圾压缩转运站压缩脱水后,运至广州市第五资源热力电厂进行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党建引领。花都区成立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区长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及各镇(街)主要负责人任小组成员,进一步强化垃圾分类工作组织领导。各行政村成立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村支书为领导小组第一责任人,对党员进行网格化管理,党员干部分片包干。实行区领导挂点巡查督导制度,自2020年1月起,由区领导带队实地督导,实施全域全覆盖巡查督导。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发动基层党组织、党员、志愿者和群众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提高村民参与度及满意度,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

  坚持示范引领,整体覆盖推进。按照“小范围试点、部分推广、全面铺开”的工作思路,以示范村为引领,带动辖区农村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着力在组织管理、宣传教育、设施配置、投放收运、分类处理等方面形成特色、打造样板,为全方面推进花都区农村里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提供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经验做法。2017年,选取新华街新华村和赤坭镇锦山村作为农村垃圾分类试点,探索农村里的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新方法;2018年创建4个农村里的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示范村,全区94个行政村推行生活垃圾分类;2019年创建7个农村里的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示范村,全区188个行政村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1331个自然村实现了垃圾分类全覆盖;2020年创建14个农村里的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示范村。

  加强经费保障,提升配套设施。安排专项经费加强农村里的生活垃圾收集点建设、分类桶购置等,全方面提升农村里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水平。自2019年起,花都区按照每个自然村不少于1个以上垃圾收集点的标准,采取新建和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农村里的生活垃圾收集点实施升级改造相结合的方式逐村落实。现已完成农村新建改造收集点1473个,计划2020年年底完善配套提升,优化村民投放垃圾体验。

  加快建章立制,完善制度建设。花都区制定《花都区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花都区2020年农村里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等文件,统筹推进城乡垃圾分类工作。建立区、镇(街)、村三级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加强沟通协调和工作联动,推进工作落实。建立常态化的监督检查机制,印发《广州市花都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考核暂行办法(试行)》和《2020年花都区垃圾分类工作考核方案(试行)》,建立对镇(街)、村、行业主管部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的多层级考核制度,健全考核、通报、督导长效机制。根据考核排名,用区级配套经费对镇(街)、村进行差别化补助。加强区、镇(街)、村联动检查督导,察觉缺陷及时交办督办,限期整改,并及时跟进整改落实情况,每月通报检查情况及考核排名。

  深入开展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召开垃圾分类试点宣传动员大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村民讲解垃圾分类知识,通过游戏互动的形式加深村民对垃圾分类的理解。设置垃圾分类宣传栏,张贴指示牌、投放分布图、分类指引图等宣传资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科普垃圾分类知识。开设垃圾分类讲堂,定期对村民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培训。党员干部每月入户抽查村民垃圾分类准确率,定时进行“环境友好家庭评比”,对垃圾分类开展情况较好的家庭给予物质奖励,并在村内宣传栏的光荣榜上进行公示,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和荣誉感。

  2024年1月27日,湖北省检查组在恩施市龙凤镇三河村潘家店对恩施市中亚燃气具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全方位检查时,发现该公司违规使用“口袋码”充装液化石油气钢瓶。经查,该公司从2023年11月2日开始,以部分顾客气瓶信息有误为由,违规使用11个“口袋码”充装141瓶次液化石油气。

  云南省昆明市今年计划实施22个项目、44个城中村改造,分布在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呈贡、安宁6个区(市),涉及居民2.69万户,拟新建回迁安置房4.78万套,总投资超过600亿元。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文化思想,加强完善全国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整体保护和活态传承,推动文化旅游融合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助力文化强国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对《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实施方案》进行了修订。

  近日,从新疆尔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获悉,截至目前,新疆已建成隔震减震建筑5000多栋,隔震减震技术大范围的应用于学校、幼儿园、医院、住宅楼、公共建筑等建设领域,隔震减震技术推广应用走在全国前列。

  近日,在新疆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记者会上了解到,刚刚审议通过的《新疆尔自治区喀什古城保护条例》,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这部为喀什古城“量身定制”的保护条例,将从规划、保护、传承、利用等方面为守护中华民族优秀历史背景和文化、延续喀什古城烟火气息提供法治保障。

  8部门联合印发《招标投标领域公平竞争审查规则》 首次为招投标领域出台政策措施列明“负面清单”

 
  • 产品描述